德国幼儿园的这些操作我是真看不懂了
文 | Daisy
入群解压 | 见文末
大家好,Daisy承诺的不定期连续剧《德国幼儿园老师才是育儿大V本人》又来了,今天播出10-12集。
如果你还没看过1-9集,相信你看完这篇就会迫不及待补上,并直呼你我相见恨晚。
所以说,开公号以来,我最大的自我成长就是体现在脸皮厚度上了。
前情回顾
1-3集 ► 见识了“傻玩”的德国幼儿园怎么教小孩,我觉得这些年白活了
4-6集 ► 德国幼儿园:一批在起跑线睡着的小孩集散地
7-9集 ► 卧底德国幼儿园,我的情商受到了暴击
10. “你就不能引导下我娃?”
前阵子是西方复活节,我娃幼儿园搞了些活动,0-3岁小班的项目有:胡吃海喝,涂复活节彩蛋,手指蘸颜料在纸上胡乱抹,美名其曰finger painting。
搞这些活动的目的,一是自己号称的“仪式感”跪着都要搞完,二是借机体现我们幼儿园不只是让孩子傻玩,还有美术启蒙呢。
▼ 复活节彩蛋
那天我下午去接娃,看到满桌都是涂得乱七八糟的彩蛋,我当场就动了借机夸娃引导她爱上艺术的邪念。于是,我跟老师C(以下简称C)有了以下对话。
“好漂亮呀!哪个是我娃涂的?”
“哪个都不是,你娃不想涂。”
“???不想涂是什么意思?”
“别人涂的时候,她就在旁边看。我递给她画笔和一个白蛋,被她嫌弃地推开。看了一会后,她自己躲到一边吃零食去了。”
“... ... 你就不能引导下我娃?好可惜。”
听到我“引导下”的要求,C用关怀智障的眼神看着我问:
“引导她什么?引导她玩不感兴趣的游戏?你在紧张什么?”
哇塞,你说我在紧张神马?
如果不是最近国内幼升小热闹非凡,我都还不了解祖国的幼儿园毕业生有多么优秀。
相比之下,这里孩子从早傻玩到晚,难得搞点小游戏,玩颜料又不用霍霍我家桌子,这么好的机会还错过了,我当然有紧迫感。
C看我欲言又止且表情不可名状,似乎看穿了我胸中的草泥马奔腾,耐心跟我解释:
“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,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,才能从中“吸收”东西,达到启蒙目的。
她明明没兴趣玩,你非要挖空心思引导她,就算她玩了又怎样?只是安慰了你自己。
再说,她今天不感兴趣,不代表永远不感兴趣。说不定她那会只是饿了,想静静地吃点零食。
你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懂得自己做决定,你应该感到高兴才对,很多成人都没这个能力。”
回家路上,我一边吃着草莓香草巧克力脆皮冰激凌,一边琢磨C说的话,突然就豁然开朗了—— 人生有几年可以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?我到底在紧张什么?
几天后,我都已经忘了这件事。
有次我去幼儿园接娃,C说今天孩子们又玩了手指画,你娃今天特别有兴趣,手脚并用涂涂抹抹。最后一个环节,她自己选了红色颜料,在画布一角按了个手印。
如果不是要写这篇文章,我可能很快就忘了当时C的话,唯独回家的那段路走得格外有深度,人生有几年可以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?
11. “要的就是麻烦啊!”
我在幼儿园卧底期间,有一次早上9点多才到,通常这个点小朋友都已经吃完早饭去撒欢了。
而那天我进门时,大家才刚刚坐在饭桌旁。
原来,之前有个小朋友把一只玻璃杯给cei了,老师担心有玻璃渣弄到桌上,只能把所有食物全部扔掉,桌面地板吸了几遍,厨房重新准备了一份早餐,前后折腾了半个多小时。
德国很多幼儿园给一两岁的孩子用玻璃杯,这个事情我早有耳闻。之前我一直猜测他们是受蒙氏理念影响,trust the child, follow the child, blablabla,玄乎得很。
借这次机会,我拉着C把原因问了个究竟。
“摔一个杯子那么麻烦,你们为什么要给孩子用玻璃杯,不锈钢的不是更好?”
“玻璃杯碎了是很麻烦,但要就是麻烦啊!”
“瓦特???怎么讲?”
C说了很多,容我喝口水,好好整理下思路。
我喝水回来了,她是这么说的:
“你有没有发现,孩子对“真实世界”特别感兴趣?
这个年龄的小孩对自己充满信心,不甘心待在“幼儿世界”里,所以当你用玻璃杯,他们也希望跟你“同等待遇”。
但是,真实世界就是很麻烦啊!如果你操作不当,就要承担响应后果。杯子没拿稳,就是会摔碎,不是捡起来那么简单。
现在他目睹一切后果:食物全部扔掉,老师反复打扫,早饭时间推迟,原来摔碎一个杯子会带来这么多麻烦啊!
以后不需要我提醒,他也会注意轻拿轻放玻璃杯,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。”
哇塞,原来是这个思路!说得一点没错啊,真实世界哪有容易二字,除了容易发胖。
话说我本是个大大咧咧的人,有娃后,竟然为了一个玻璃杯跟人促膝长谈,我到底图什么。
12. “家长说了不算。”
下面这个故事,就更让我一开始看不懂了。
有天早上,一位妈妈送女儿来幼儿园。小姑娘可能刚睡醒不久,一脸的恍惚。妈妈放下她就急着走,看样子是在赶时间。走到门口,她嘱咐C说:
“我娃需要吃早饭噢,她今天起晚了,没来得及在家吃。”
当时距早餐时间结束只有20分钟,我以为C会抓紧领小姑娘去吃早饭。
然而并没有!!!
她走过来问女孩:
“你现在想吃东西吗?”
女孩睡眼惺忪,皱着眉头,坚定地摇头。
C没再劝她,也没啰嗦“但你妈让你吃”的废话,而是赞许她:
“大姑娘了,有自己的主意!想吃的时候告诉我。”
女孩坐在原地玩了十来分钟,C提醒她:
“早餐时间马上结束了,你是想继续玩,还是去吃点东西?”
女孩站起来,高高兴兴自己跑去吃饭了。
那天我恰好在幼儿园卧底,目睹全程后我问C:
“如果她坚持说不想吃呢?”
“不想吃就不吃啊!”
“嗯... ... 如果换做我,早上怎么也得给孩子吃点东西的,毕竟要长身体。”
“跟少吃一顿饭比起来,我更重视尊重孩子的意愿。他们了解自己的感受,饿不饿,渴不渴,你们说了不算,孩子自己说了算。这也是让他们学着为自己的选择负责。”
凭我产后退化的记忆力,能把几个月前的对话复述到这个份上,我已经尽力了。
这就是“傻玩”的德国幼儿园,不教123,不教ABC,爱吃不吃,但要你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。
▼
知乎上有个提问:“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”是最大的谎言吗?
我特别欣赏这个回答——
这句话不是谎言,只不过用错了对象。
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,不是将来往死里折腾孩子,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,因为你孩子的起跑线就是你。
你的经济能力,学识修养,道德三观,眼界品味,决定了你的孩子从哪开始跑往哪跑,怎么跑。
总结成一句话就是:养娃鸡无止境,鸡娃不如自鸡。共勉。
-The End-
这是Daisy的第56篇原创
如果你喜欢这个系列
请转发朋友圈
精神支持Daisy写续集
扫码入群,缓解带孩子狂躁
(添加备注:“粉丝群”+居住地)
近期文章
本系列前情回顾
作者 | Daisy
不装的育儿博主,稳重的段子手
文笔幽默非主流,不说真话不舒服
扫码关注「天赋一饼」